“应激-节律障碍”假说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识别与优化治疗项目启动会顺利召开

为进一步证实“应激-节律障碍”假说,贯彻心身统一的理念,四川省西部精神医学协会于2018年12月8日在成都天使宾馆华德厅顺利召开“‘应激-节律障碍’假说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识别与优化治疗项目启动会”。来自四川、云南、江苏、新疆、广西、广东、贵州、浙江、重庆等省市三十余家医院的精神科、消化内科及内分泌科四十余名医生通过现场和网络两种形式参与启动会。此次启动会由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内分泌科陈兵教授担任主持,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孙学礼教授作“应激-节律障碍”假说分享,曾凡敏博士、周亚玲博士及四川大学心理卫生中心副教授张波分别就临床躯体症状分类量表的操作、项目流程及数据录入和药物使用作分享。

陈兵教授致欢迎辞后,孙学礼教授重点就“节律障碍”理念进行了分享,并对本项目的研究设想进行了阐述。孙学礼教授首先提出,应激加遗传是所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原始病因”,而应激的的核心是焦虑。焦虑包括三个维度,即体验层面的焦虑,认知层面的焦虑和躯体层面的焦虑,进而提出躯体症状是负性情绪的直接表现,对躯体症状抗焦虑治疗是临床治疗中的症状维度的治疗。孙学礼教授重点分享了节律障碍理念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解读。孙学礼教授从宇宙大爆炸谈起,联想到人体生命规律应该与自然运行规律一致,从生物节律角度对精神和躯体症状进行了阐述和解读,指出疾病的发展应是“局部障碍”、“趋向节律异常”、“节律异常”和“完全失节律”的连续过程,并列举了精神障碍、消化系统疾病、糖代谢问题在此理念框架下的分类。最后孙学礼教授分享了节律理念下对躯体症状治疗的成功案例。

随后,曾凡敏博士以《心身医学理论框架下的症状分类量表研制及操作简介》为题进行了分享。曾凡敏博士先对躯体症状分类、《WPCA临床躯体症状分类量表》的研制及验证和量表的修订评估作简要说明,随后分别从量表条目、量表分级、量表评分细则、条目解读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说明。曾凡敏博士提出,该量表评估结果中的因子最高分和次高分可作为临床躯体症状判断和指导治疗的依据。

接着,周亚玲博士就项目进度安排、手册使用方法、量表及记录表的填写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现场演示Epidata数据库的使用。而后,四川大学心理卫生中心张波副教授就四类药物,即心境稳定剂、抗抑郁药物、抗精神病药物及抗焦虑药物的用法用量和不良反应作了详细阐述。随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消化内科易智慧副教授通过自身在临床工作的体会分享了对节律障碍理念的理解。易教授的分享也点燃了与会医生的热情,大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最后,陈兵教授对会议进行总结。

“应激-节律障碍”假说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识别与优化治疗项目是对四川省西部精神医学协会前期的两项真实世界现场测试项目的进一步拓展,将为临床医生的工作创造更开阔的诊疗思路。

大图.jpg

拼图.jpg

分享到:
 
加入收藏    网站申明    留言板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西部精神医学协会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蜀ICP备17008309-1号 Reserved